各区县(市)知识产权局,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加强专利导航工作的通知》(国知办发运字〔2021〕30号)精神,充分发挥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用,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及实施“强省会”战略提供有效支撑,现就进一步加强专利导航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背景意义
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首次将专利导航定位为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随后专利导航的理念延伸到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区域布局等工作。2021年6月,用于指导规范专利导航工作的《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将专利导航纳入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全市围绕重点产业相关技术领域实施专利导航发展计划,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专利导航加强专利挖掘、优化专利布局、强化风险防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但仍存在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导航分析不够深入、成果运用效果不太理想等不足。进一步加强专利导航工作,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促进专利创造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提升产业专利布局的竞争实力,强化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的支撑,实现产业运行中专利制度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二、总体要求
紧扣长沙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贯彻实施《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国家标准,强化专利导航工作支撑体系,促进专利导航成果服务应用,提高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推动专利导航工作纵深发展,更好服务于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助力提升长沙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力支撑现代化新长沙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对接机制。响应长沙产业发展中遇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明确技术难题所属技术领域,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接22条产业链相应链办,了解链上企业对“卡脖子”技术难点,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探索专利导航分析与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知识产权局和产业链办公室三方联动机制,助力产业链完善“两图两库”(“两图”指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两库”指产业链客商库和项目库)。构建专利导航成果发布机制,面向重点链上企业发布专利导航报告,推动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与共享,促进专利导航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产业决策提供支撑。
(二)指导开展重点企业专利导航。以重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围绕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专利运营等,实施企业专利导航项目,助力企业提高创新效率,节约创新成本,防范侵权风险,推动专利融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各区县(市)、园区开展企业专利导航计划,科学进行专利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各级公共服务平台专利导航服务推进力度,加强专利导航服务岗位能力提升,鼓励建立园区特色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公共产品,探索创新各种务实有效的服务形式,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导航提供业务指导。
(三)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在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逐步形成专利导航服务常态化、市场化。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益事业单位以支撑政府部门组织实施专利导航专项政策、支撑政府部门规划实施专利导航项目、承担政府部门专利导航业务联动机制日常工作等为主要工作职责,为专利导航基地建设提供支撑指导服务。
(四)指导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微导航”服务。各区县(市)、园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体检服务形式,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拥有和维护情况、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现状;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情况与风险;针对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及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企业科学布局知识产权,出具一对一知识产权体检报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专利导航宣传与培训。推广《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国家标准,在全市创新主体中宣传普及专利导航理念,面向产业链推广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专利导航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成果运用方法,指导企事业单位在企业经营、研发活动、人才管理等创新活动中应用国家标准,引导各类主体拓展专利导航应用场景,创新专利导航分析方法。鼓励各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公益性专利导航工具类产品,满足专利导航服务定制化、便利化、实效化的工作需求。强化专利导航人才培养,重点加强省级以上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专利导航人才队伍培养,组织开展全市专利导航业务培训和岗位竞赛,推动构建全市专利导航人才队伍建设。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园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专利导航工作的重要意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发展需求,完善产业专利导航政策机制,组织实施专利导航专项工程,引导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完善专利导航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各区县(市)、园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本地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经费、人员的配套支持,为专利导航工作提供资源保障,促进专利导航与区县(市)、园区经济、产业等相关工作相融合。
(三)强化考核评价。各区县(市)、园区专利导航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考核评价指标。各单位要定期报送专利导航工作成果,挖掘凝练本区域专利导航工作典型案例,促进专利导航成果的广泛利用。市局将适时组织全市专利导航业务培训,开展座谈交流经验、听取建议,予以必要支持和指导。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
2022年6月7日
{{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