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商标撞车,解决之道只有零和吗?

阅读:351 2019-03-07 13:19:20 来源:网络

在北京,只要提到“糕点”二字,都会不禁想起名店“北京稻香村”,北京稻香村(以下简称“北稻”)已成为“京味”美食符号。北京稻香村有着120年的历史,这家老字号创于清光绪21年(1895年)。苏州稻香村(以下简称“苏稻”)始创于清乾隆38年(公元1773年),也是国内食品行业历史最久品牌之一。

南北稻香村都认为自己是正宗,又都主张自己才是传承百年的真正老字号。其实最早的“稻香村”商标是由第三者——保定稻香村食品厂注册。苏州稻香村的商标是由保定稻香村取得的两件商标,分别于1982年和1988年注册成功。之后因保定稻香村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商标几经转让到苏州稻香村旗下。

北稻、苏稻以往因地处一南一北,交集不多,矛盾不大。但后来苏稻北上,还在北京开了多家门店,以“传统京味糕点”、“京味老字号”等字样进行宣传推广。而且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渗透,北稻、苏稻都已经涉足电商,商标矛盾进一步激化。

从2006年7月,苏州稻香村申请注册扇形“稻香村”商标,北京稻香村提出异议,使其未能注册成功起,双方共经历了五次正面交锋。

“稻香村”案涉及双方商标在不同类别上注册而引起争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董葆霖认为,《巴黎公约》、tirps协议中对不相同商品在不同类别上的保护,提出了“关联商品”概念,而“关联商品”保护的范围可依据商标的知名度、影响力来确定。《巴黎公约》、tirps协议中对“关联商品”保护的内容,对解决类似“稻香村”商标案中因商品和服务分类问题引起的争议具有借鉴意义。

其实,南北对峙不如携手共赢。长期的商标混淆让消费者难以分辨,若长期对抗不仅影响两家企业的正常经营,还将影响消费者对整个“稻香村”品牌的认知。双方之间的纠纷何时才能彻底解决依然是个未知数。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