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资金链紧张、大量裁员,ofo还能活多久

阅读:393 2019-03-07 13:04:31 来源:网络

自共享单车在国内发布以来,为国内解决了部分出行问题,只需输入密码,随取随用,非常的方便!一提到共享单车,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小黄车!小黄车是国内首个共享单车,致力于解决校园出行不便的情况。

其实早在1965年,阿姆斯特丹就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为自行车“鲜艳”上色,涂上喜欢的颜色,且没有上锁,放在公共场所供大家免费使用;2005年,法国巴黎就已经有了共享单车的踪迹。2014年,小黄车出现了,它是国内首例共享单车,也是首个无桩共享单车,而小黄车的创始人却是一个“毛头小子”——戴威。

戴威,一个90后,2009年,他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本科;2013年,他以数学老师的身份到了青海大通县东峡镇,一年之后,他返校读硕士,同年,他以“不生产车,只连接车”的理念与4位合伙人创立了ofo共享单车,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小黄车。这一举动,也一举推动了国内共享单车的发展。

2016年4月,摩拜单车横空出世,在上海投入运营,同年9月,摩拜单车正式全面进军北京,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就已经能够与小黄车并驾齐驱。在共享单车市场上,小黄车与摩拜单车占据了主要地位。关于摩拜与小黄车的一系列对比就应声而出。由于使用时间久,小黄车、摩拜等一系列共享单车越骑越重的问题遭到众人诟病。

可能车红是非多吧,到了2017年,数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ofo共享单车所属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赔款三万,理由是原告已经注册了“小黄车”文字商标,未经原告许可,被告恶意抢注“小黄车”商标。拜克洛克则认为对于“小黄车”的使用,双方在不同领域,且原告公司注册“小黄车”商标后,未实际使用,后上线app也仅仅是为了维护商标、牟取利益的使用。最终,这一闹剧由双方私下调节告一段落。

2018年6月1日,有消息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目前已经开始了大量裁员,虽然据有关部门称这是一则虚假消息,不过从多个在职、离职员工处得知,ofo总部大量裁员属实,管理层剧变,coo张严琪离职,本来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也随之解散!

实际上,ofo资金链紧张问题早有端倪!2017财报上,ofo账面可提供调配的资金仅3.5亿元;今年5月份,ofo就已经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ofo还取消了除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外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种种迹象都表明,目前的ofo资金链紧张,形式十分严峻。

共享单车在国内出现有4年时间了,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的品牌,有小黄车、摩拜单车、哈喽单车、小鸣单车、小蜜单车等等。而不好停放,不好回收也是这几年共享单车出现最多的问题,此次小黄车资金链问题会否影响其在共享单车的地位?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