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浙江新闻记者从宁波市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得知,奉化溪口雷笋被认定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权威认定表明,雷笋起源于溪口。这是奉化区十大农产品中继奉化水蜜桃后又一被国家认定的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溪口雷笋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剡源乡志》记载,“雷笋,惊蛰时出”。奉化山区多低山缓坡,土壤属沙性、微酸性黄壤,日照时数长、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非常适宜雷竹生长。目前,奉化区雷笋年产量6万吨。
据介绍,“溪口雷笋”主要分布在奉化区溪口镇及相邻镇的20多个村,总种植面积近5万亩。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于2013年7月开始申请地标,2016年11月正式向国家农业部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今年4月19日,宁波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溪口雷笋进行了品质鉴评,认为,溪口雷笋以基部淡紫红色、上部褐黄色、壳内壁淡紫红为特征,具有笋形通直圆满、壳薄光滑、色泽鲜亮、笋肉鲜嫩松脆带甜、富含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特点。一般单株笋鲜重0.2-0.4千克,基径4-5厘米,笋得肉率65-72%,适宜采收长度25-35厘米。
“溪口牌”雷笋是浙江省著名商标,曾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名牌产品,2010年在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百姓最喜爱的宁波食品品牌”。“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被列为国家星火技术项目。2016年4月,4万亩雷笋产地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雷笋)基地,我省仅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