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为什么成司法保护的“重灾区”?

阅读:386 2019-03-07 11:58:18 来源:网络

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主要集中在商标方面,且近来年成增长趋势。

作为中国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改革的先行者、排头兵和试验田的角色,对其进行司法数据分析,不仅是对一家法院的客观评价,更是对北京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的分析,是对中国最先进、最高水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的分析。

此分析能客观管窥中国最前沿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况,了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成果,对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所展望。而数据分析,也展示了其背后所揭示的“意义”。同时,也向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案件数量

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新收案件10638件,审结案件8111件,审结量比2015年(5432件)增长了49.3%。其中,行政案件7071件,审结4976件。其中,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有4840件,这里面,商标行政案件4356件,占比90%。

涉及恶意抢注、驰名商标、服务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类型

近年来,“恶意抢注”成为商标权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商标行政案件中,涉及恶意抢注的案件共284件,占比6.5%。

法院认定构成恶意抢注的案件,除该案存在其他行政认定或行政程序瑕疵外,法院全部给予司法救济,可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恶意抢注行为是严厉打击的。

而关于驰名商标,司法机关认定,基于驰名商标,法院会给予权利人相应的司法救济,但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并非是无限度的,对于在不相类似商品上确定驰名商标保护范围时,需要考虑到其保护范围应与其驰名程度相适应,因此也有少量案件即使法院认定构成驰名商标,但也未给予其跨类的保护救济。

涉及地区分布

涉案当事人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均属东部沿海地区,该区域经济发达,制造业、服务业繁盛,故商标申请量、保有量大,案件数量也多,说明了经济发展程度与知识产权智力成果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涉外商标案件共1314件

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涉及外国当事人案件1462件,其中,民事商标案件12件,商标行政案件1302件,占比高达90%。

而这些涉外商标案件中,主要涉外的国家有美、德、日、法、英等10国。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主要集中在商标方面,且近来年成增长趋势。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