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风采:2022年度江苏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项目(地理标志)之一---洞庭山碧螺春

阅读:728 2022-07-11 09:41:37 来源: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网站

导语

为促进我省地理标志工作深入开展,更好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省知识产权局设立了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项目(地理标志)。经过评审,苏州市吴中区、无锡市惠山区等申报的8个项目获批立项。这8个地方在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和保护、助推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一、洞庭山碧螺春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东山镇、金庭镇),位于今天的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区是苏州的南大门,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碧螺春茶的制作始于两晋,盛于唐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上一直作为贡茶。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时,以该茶“色碧、形曲、似螺”,采于早春为由,钦定茶名“碧螺春”。茶果间作是碧螺春茶园最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从而使茶叶带有果香味。

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山碧螺春享誉海内外。“洞庭山碧螺春”是江苏省首件地理标志商标,于1998年获原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09年4月25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12月9日,“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原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20年,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名单。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洞庭山碧螺春”培育和保护工作,着力唱响“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品牌。一是强化产业引导,打好“政策激励牌”。吴中区成立区领导挂帅,多部门、协会、企业参与的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在东山、金庭分别设立办事处。出台《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等政策文件,从规范、保护、发展等方面推动品牌发展。二是强化品质提升,打好“生态绿色牌”。先后制定了国家标准,生产、技艺、非遗传承等地方标准。启动碧螺春茶标准示范园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级碧螺春茶标准示范园2个,1600亩;省级碧螺春茶标准示范园3个,1740亩。三是强化品牌保护,打好“规范管理牌”。新茶上市期间,组织多部门开展专项保护行动,从茶种源头治理、产品质量抽查、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保护。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商标侵权等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按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最新的管理要求规范使用,2021年,40家企业获得使用资质,共发放专用标志30.8万枚。

此外,吴中区政府以茶为媒,以节造势,连续举办洞庭山碧螺春茶叶节、茶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发挥茶叶品牌文化,带动茶经济与旅游经济联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品质更“高”。洞庭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优异品质参加多项全国及省级名茶评比,荣获多个特等奖、一等奖。累计获得3个中华老字号、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5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省级名牌产品、28个市级名牌产品。

二是品牌更“响”。在全国设立200多个销售窗口,销售网点辐射到上海、北京等60多个国内外城市。鼓励企业采用“母子商标”的模式,涌现出了“三万昌”“玉品”“碧螺”“天王坞”“御封”“吴侬”等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茶叶品牌。

三是产业更“优”。2021年,吴中区茶园总面积3.89万亩,茶农户数2.3万户,其中洞庭山碧螺春130吨、产值近2亿元。据统计,2021年洞庭山碧螺春平均收购价格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特级品质收购价增长10倍多。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洞庭山碧螺春位列全国第六。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