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由省知识产权中心、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天府知识产权峰会·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峰会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部署,加快四川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工作,更好地助力四川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省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民建四川省委主委谢商华发布了“四川省2021年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转化十大典型案例”。
省知识产权中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率先构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工作体系,指导全省高校院所深化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制度改革,加快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产业化、商业化、资本化和证券化,2021年,全省22所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金额超过32亿元。近期,面向全省高校院所,征集2021年度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转化成果,评选出10大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10大案例来自6家高校院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新型骨骼肌松弛药物”专利运营转化金额最高,在5000万转化费的基础上还附有销售提成,运营转化形式为专利许可、合作开发。四川大学共有3个案例上榜,分别是“吲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溶剂萃取法精制工业磷酸成套技术”技术秘密、“污水氮磷处理技术”专利。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共有2个案例上榜,分别是高端数控制造装备领域专利组合、“高纯度氮化硅技术”专利组合。西南交通大学共有2个案例上榜,分别是“高比能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工艺系列技术”9项专利、“自供电无线监测技术”11项专利。西南石油大学的“非常规油气藏水力压裂复杂缝网形成过程模拟方法”专利,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的“传染性废物增强氧化消毒处理技术”专利等案例上榜。上述6家单位中,有3家为我省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这显示出我省高校院所在生物、医药、装备、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实力和较高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透过十大典型案例,彰显出四川高校院所强大的创造活力和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