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4月22日下午,全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在市市场监管局召开。
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东营海关分别就商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植物新品种、版权、专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发布,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刘明星发布了全市2021年度商标品牌发展和保护状况。刘明星表示,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国内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34627件,拥有百件以上注册商标企业发展到23家,每百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6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累计量达1479件,居全省第二位,平均每家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拥有2.7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全市涌现出国瓷功能材料、华盛橡胶、诺尔生物等一批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运用保护优势企业。全市地理标志总量达44件,覆盖粮食、蔬菜、海产品等6个涉农产业,14家企业被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垦利虾皮”入选全省首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3个乡镇、30多个村的2280家农户增收。组织、指导海科新源材料等11家拟上市企业获批省级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建设项目,国瓷、夏和工贸两家企业获批省级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建设项目和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并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振芳发布了2021年度全市专利发展状况。2021年,全市共授权国内专利8614件,全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54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39件。全年共接收新案2115件,预审通过1158件,平均审查周期4天,备案企业621家,平均审查周期缩短42.86%,备案企业首次突破600家。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市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2项。在2021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我市企业的专利项目分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2项。通过优化维权援助流程、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等措施,逐步构建起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稳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将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努力提升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东广播电视台东营记者站、东营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电视台)、市广播电视台(电台)、市新媒体中心、东营周刊、胜利油田宣传文化中心、黄三角早报、鲁中晨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鲁网等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