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持续领跑,以68720件居世界第一。有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00万件/年,涉及专利的诉讼案件7.1万件。
当前市场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渐提升。企业一旦卷入知识产权纠纷,通常会遭遇举证难、赔偿数额计算难、诉讼费用高、诉讼周期长等难题。
而随着企业的维权意识及知识产权运营保护意识的提高,也在催生着我国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
今年以来,多地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保险发展,以此来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1月10日,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北京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完成首家出险企业专利执行险的理赔,保险公司全额赔付16.0562万元维权款项,给了企业维权底气。
据了解,2021年3月,北京市某参保小微企业反映其相关投保专利涉嫌被某公司侵权,导致企业经营情况恶化。
立案后,根据北京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产品理赔条款,保险公司对企业承担的律师费、案件受理费、公证费、证物费等进行了全额赔付。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第一次开庭后,被告人已停止涉案产品在抖音、公司网页等平台上的宣传行为。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保险公司已开始经营专利保险产品,但直至21世纪初,专利保险产品才被引入中国。近年来,国家和有关地方在知识产权保险鼓励政策上频频发力,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但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发展期。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内在需求已经逐渐凸显,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2019年11月24日《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出台,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业务。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鼓励知识产权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同时也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业务。
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律所等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通力合作,我们即将构建知识产权保险生态体系,有效解决内部和外部问题,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发挥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