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知局“严打”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申请人应该怎么做?

阅读:731 2021-03-19 13:32:27


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强调将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秩序,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消除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实际执行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通报了多地非正常专利申请情况,各省市也陆续出台政策核查此类行为。而截至3月17日上午,此次通报的非正常专利申请60%已由申请人主动撤回。

 

3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的公告,明确要打击以下“9种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

 

(一)同时或者先后提交发明创造内容明显相同、或者实质上由不同发明创造特征或要素简单组合变化而形成的多件专利申请的;

 

(二)所提交专利申请存在编造、伪造或变造发明创造内容、实验数据或技术效果,或者抄袭、简单替换、拼凑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等类似情况的;

 

(三)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与申请人、发明人实际研发能力及资源条件明显不符的;

 

(四)所提交多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内容系主要利用计算机程序或者其他技术随机生成的;

 

(五)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系为规避可专利性审查目的而故意形成的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或设计常理,或者无实际保护价值的变劣、堆砌、非必要缩限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或者无任何检索和审查意义的内容;

 

(六)为逃避打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监管措施而将实质上与特定单位、个人或地址关联的多件专利申请分散、先后或异地提交的;

 

(七)不以实施专利技术、设计或其他正当目的倒买倒卖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或者虚假变更发明人、设计人的;

 

(八)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或者其他机构或个人,代理、诱导、教唆、帮助他人或者与之合谋实施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

 

(九)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专利工作秩序的其他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及相关行为。

 

当前,我国正开始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专利工作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以鼓励科技创新。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于专利质量改革的决心。

 

对专利申请有什么影响?

 

01、短期内专利申请总量、总体授权量会下降。

 

国家知识产权局《通知》要求,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历年,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核查并剔除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避免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

 

不得设置专利申请量的约束性考核评价指标,不得以行政命令或者行政指导等方式向地方、企业和代理机构等摊派专利申请量指标不得相互攀比专利申请(包括 《专利合作条约》(PCT) 途径专利申请)数量。

 

“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意味着以后的专利会更加严格地审核,不符合实际的专利指标将不被通过;

 

“避免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考核依据”:不再单纯地追求专利的数量,不攀比数量,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专利指标量,申请量总体数量会下降。

 

02、短期内专利审核周期或加长

 

突出专利申请质量导向。加上“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表明2021年以后专利的申请,是重质不重量。这或许会影响到专利的审查周期。

 

目前,专利的申请时间为6~14个月,新政策的推出和落地,未来专利的申请时间会加长到多少个月?

 

当然,审核周期延长只是短期的影响,在专利审查不断提质提效的要求下,在剔除掉一大批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专利后,也会相应地给专利审查减负。

 

03、无资质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将被取缔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要对各类专利交易服务机构和平台加强指导,做好背景审核。对无参保人员、无实缴资本、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空壳公司申请专利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转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这也意味着,无资质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将被取缔,对整肃专利代理行业具有典型意义。

 

04、对申请人提出更高要求

 

此前,存在不少为了政策奖励或者获取政策优势而进行低质量专利申请的行为,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整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提出了9种“非正常”情况,且采用“机筛+人筛”的方式,这种难免有“误伤”情况。

 

对于申请人而言,后续专利申请要更加注意秉承诚实守信原则,不盲目追求专利数量进行正常新申请递交。而对于专利申请大户、大型代理机构,难免会由于管理或人为的失误造成重复或相似申请,如果被“误伤”,则需提前准备好证据资料、应对措施。

 

总而言之,专利审查将在2021年开始会更加严格。专利审查与授权的难度会大幅增加,对于申请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申请人后续专利申请应该怎样做?

 

申请递交阶段:

 

1)避免以同一发明人递交过多新申请。部分企业中发明人均为企业实际管理者或研发部门管理者,而不是实际发明人,从而造成同一发明人递交明显过多的新申请文件。

 

2)避免递交明显不符合企业经营范围的新申请。部分企业法人同时经营多个涉及不同领域的公司,在申请过程中,将涉及A领域的A公司的研发成果以涉及B领域的B公司的名义递交,这样有可能会落入不符合申请人经营范围的新申请。

 

3)同一发明人的多件相似申请避免同一代理人进行撰写。同一发明人的多件相似申请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代理人个人用词习惯和思维方式固化,从而撰写用词相似性导致增加系列相似方案的相似度,增加“机检”判断非正常申请的可能性。

 

意见陈述阶段:

 

1)针对相似方案,可以通过比对相关申请之间的技术方案、区别技术特征、技术效果、实施方式、实例中的数据,结合申请的内容,论述相关技术领域的改进特点。

 

2)针对法律价值,可以通过强调缺乏单一性,无法合案申请,申明没有提交非正常申请的动机。

 

3)针对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具体论述每一专利申请在相应领域的经济价值,强调专利布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符合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打击非正常申请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低质量的恶意申请,如果不注意,会使得申请人受到损失、产生不必要的答复劳动,情节严重的还会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申请人或代理师在处理类似申请或者系列申请时,务必要谨慎应对,尽可能避免前述(一)至(九)的行为。

 

高质量专利申请是未来趋势

 

非正常专利申请是一种浪费国家资源、严重影响专利质量提升、不利于专利工作健康发展的行为,理应禁止,而高质量专利申请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多省市纷纷出台推动专利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专利申请相关政策的质量导向,以促进专利高质量发展。

 

随着未来专利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以鼓励科技不断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研发创新水平,在全球市场的激励竞争中,中国的创新企业终将以高质量专利作为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高质量专利也终将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