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家专利代理机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会受到什么影响?

阅读:539 2020-07-13 10:16:26 来源:纳杰知识产权


这个直播看下来,发现今年上半年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数据竟是出乎意料的好。。

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介绍,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金额853亿元,同比增长45%;质押项目数4678项,同比增长52%。其中,专利质押金额651亿元,同比增长61%,质押项目数4171项,同比增长54%;商标质押总金额202亿元,同比增长8.8%,质押项目数507项,同比增长34%。

有所增长是好事,不过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新冠肺炎的爆发肯定是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为什么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质押融资有关的数据却逆势增长了呢?

在场的记者同样也想到了,于是有人提出问题,并很想知道这种增长态势是否会一直持续。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指出,上半年,特别是疫情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发挥了知识产权融资作用,及时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取得较为积极的成效。

能够有此成绩,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印发《关于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指导地方积极出台相关应急性针对性政策措施,组织地方全面摸排知识产权质押存量项目和融资需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加快政策兑现和登记办理,及时纾困助企。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支持地方构建和完善质押融资工作体系、打造融资标准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多方位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三是优化登记服务。设立专利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质押登记时间。疫情期间,为1700余家防疫抗疫相关企业提供即刻办理等加急服务措施,有力支持企业快速融资。

四是推进工作总结和经验宣传推广。联合银保监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总结和案例征集,及时梳理好的经验做法和模式,为组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推广有效模式奠定工作基础。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下一步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围绕打通阻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难点堵点问题,会同相关部门,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迈上新台阶。

此外,雷筱云还表示,近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排查“有照无证”经营行为时,筛查出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线索455条,将48家专利代理机构列入专利代理机构经营异常名录。

对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进一步深化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到目前为止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这一问题,雷筱云给出了答复:



一是组织推进全国商标代理机构开展全面自查和信用承诺工作。指导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商标代理机构对照重点整治事项开展全面自查,签署信用承诺书,保证依法合规经营。

二是严厉打击代理非正常商标申请行为。转办涉嫌非正常商标申请代理行为线索1061条,指导地方局就相关线索进行约谈整改、立案查处。

三是加大专利代理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开展“有照无证”经营行为线索集中排查工作,筛查新一批以联系人名义从事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线索455条,转送地方核查。按照规定将48家专利代理机构列入专利代理机构经营异常名录。

四是推进加强行业自律。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加大行业自律惩戒力度。

五是强化主动作为。对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违法案件主动出击,密切跟踪、及时取证、研判案情、适时立案,切实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六是加强工作督导。组织召开“蓝天”行动线上督导推进活动,结合电话督导、函件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各省局“蓝天”行动的统筹督导。

七是积极引导网络平台依法规范经营,制定网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约谈方案,指导推进对网络平台的严格监管。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落实责任、强化执行,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代理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瓜仔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的时候,抽不出时间来管别的事情。醒醒啊!能做时间管理大事的可不只有某艺人,事实证明,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做到!

哪怕在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时候,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没有忘记查办非正常的商标申请行为,更没忘记将无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拉入“黑名单”中!

那么,这些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专利代理机构今后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六个影响


影响一: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将伴随“终生”。只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就要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即使恢复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曾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痕迹仍将伴随“终生”。

影响二: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申请办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影响三:日常经营活动受限。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因此而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影响四:信用受疑交易相对方拒合作。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甚至取消与其进行的合作。

影响五:载入满三年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按照法律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是经营异常名录状态持续的结果,是更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受到全社会更为严厉的惩戒。

影响六:企业负责人任职将受限。根据法律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

所以说,做什么事都要遵纪守法,不然穿得再好看,一旦衣服“脏”了就很难被洗白。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