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重点1
“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从“三证合一”到“多证合一”。总局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辽宁等8个省开展试点。
积极推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开通网上登记系统,许多省市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营业执照,有的实现了跨地域办理。
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
加强“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和运用。
重点2
推进实施广告战略。开展整治“特供”“专供”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媒体、重点领域广告执法力度,突出查处医疗、药品、食品、金融等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
加快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平台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15日上线运行。
制定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关于切实加强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定。
重点3
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开局良好。围绕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推动商标注册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商标工作取得新进展。
制定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中国品牌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统一市场监管框架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执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
在商标保护方面,《意见》提出,要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为重点,加大商标行政保护力度,其中特别强调要严厉打击网络商标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今后,因商标侵权假冒、违法商标代理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形成对商标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商标执法还将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加强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检查。
重点4
扎实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
a.拓宽商标工作渠道,新设商标受理窗口20个、质权登记受理点6个。
b.加快推进商标注册电子化,向所有申请人开放网上申请,新版网上查询系统投入试运行,电子商标公告系统初步建成。
c.推进京外审查协作中心建设。
d.至5月底,我国商标申请量174.8万件,注册量96.1万件,有效注册量1322.2万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有效注册量3598件。收到各类评审案件申请7.64万件,审结6.4万件。发布《商标评审案件口头审理办法》。
推动商标工作重点向加强商标保护转变,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老字号商标等为重点,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
规范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工作。认真吸取西安“电缆事件”教训,规范驰名商标、暂停著名和知名商标认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企业作为商标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使市场和消费者成为品牌价值的最终裁判者,改革政府评选认定的传统方式。组织第三方建立中国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数据库,发布《2016年中国商标价值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