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随后,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type-c明明是行业中的通用标准,怎么商标就成了企业的私有财产?终于,这家公司在网上发表了公告,通过一名员工之口讲述了注册type-c商标的“初心”。
所以,如果现在再去中国商标网查询“type-c”的注册信息,它应该显示的是“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而再去淘宝搜索type-c,也能查到大把大把type-c相关移动电源在售卖;紫米客服人员也表示目前已经申诉成功,并没有向这家公司支付任何费用。
至于最后究竟是该公司幡然悔悟主动撤销申请,还是usb-if协会介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结局是好的。
中国商标网显示的“type-c”注册信息
不过,事情不会到此为止!
虽然“type-c”商标抢注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商标之争依然会发生。历史上有关商标纷争的事也很多,商标转让网小编印象中比较有名的是2010年唯冠和苹果公司争夺“ipad”商标的事。
唯冠和苹果为了“ipad”打得不可开交
唯冠与2000年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而苹果公司策划推出ipad时发现该商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被注册,于是决定从唯冠手中将商标买回。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商标都让苹果以3.5万英镑的价格买回,唯独不包含中国大陆。经过一些列官司,最终,苹果公司以6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ipad”商标所有权。
像这样的案子,人们很难分辨出谁是谁非,而唯一能帮我们做出判断的,大概只有法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