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影电视剧的关键:创造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阅读:433 2019-05-21 13:59:58


编者按:

《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突破,影迷们纷纷称“脑洞巨大”“看到这个计划我惊呆了”。当然了,国产电影绝不会止步于此。那么让国产电影、电视剧等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是什么呢?或许其他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美剧生产线大揭秘

为什么美国能够拍出横扫全世界的电视剧?美剧能卖到全球120 多个国家,控制全球75% 的电视节目,在很多国家都处于垄断地位。电影就不用说了,全球票房的三分之二都是好莱坞的。我们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要问问,为什么美国这么厉害?

当然了,媒体谈到几个原因:第一,制作流程;第二,编剧的作用;第三,周播模式。

首先,制作流程。中国是先拍完了之后再看能不能播,大概有一半的片子拍出来卖不掉,每年浪费几十亿上百亿元。2013 年拍了441部电视剧,但首播新剧只有266 部。而美剧的制作流程可以保证及时终止烂剧,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四大电视网每年会收到2 万个编剧给他们的故事提纲。他们会从中选500 个,给你10 万美元让你写一集样本剧,如果剧本不错,再给100~500 万美元,让你拍一集。然后试播一下,收视率还不错那就继续往下写。

第二,编剧的作用。我们通常理解的编剧就是写剧本的那个人,但是美剧的编剧和我们完全不同,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总编剧策划下的编剧团队。总编剧往往身兼执行制片人,掌握财政大权,编剧团队成员根据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分别负责不同的情节线索及高潮部分的设置和安排。这就叫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嘛。

第三,周播模式。每周播一次,边拍边播,随时跟进观众的反馈意见,跟着大家的意图发展剧情。如果一季播下来收视率还不错,那就追加投资接着拍第二季。什么时候收视率不好了什么时候就停拍。

通过这种模式,美剧无论从类型多样性还是从品质来说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我在这里必须要指出,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固然重要,但即使把这个模式搬到了中国,给你最一流的硬件,你也拍不出美国那样的电视剧。


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创造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今天我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叫作文化产业战略“三步曲”。

第一步,重视创造力。电影电视归根到底是创造力的竞争,我想这一点没有人否认。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电影电视称霸全球,不用多说。美国掌握了全球75% 以上的电视节目主导权,60% 的广播节目,50% 的电影市场和70% 的票房。

而日本的动漫无敌,全世界60% 的动漫是来自日本,在欧洲有80% 的动漫来自日本,动漫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前两大产业是汽车和数字媒体)。

各位知不知道全世界第一部商业电影是谁播的?是法国在1895 年。从1895 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法国电影曾经雄霸全球,无人能敌。当然,从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法国电影开始逐渐衰落。

韩国的文化产业起步稍晚,但后劲很足,“韩流”不仅横扫东南亚,而且席卷整个阿拉伯国家。2005 年借《冬季恋歌》在中东地区登陆,韩国政府还购买《情定大饭店》等韩剧版权,免费向数十家阿拉伯电视台提供播放。2007 年《大长今》在伊朗收视率高达86%。

第二步,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也就是以法律条文为判案的标准。大陆法系国家对侵权行为的基本理念是填补损害,你受到了多大损失就接受多少赔偿,不可以超出,以避免双方当事人利益关系的失衡、引导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而追求高额赔偿。在这种理念之下,大陆法系的知识产权赔偿标准当然是以补偿性赔偿为主导。而英美法系不同,它们是惩罚性赔偿。侵权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不以实际损失的发生为前提,赔偿数额不以实际损害为标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故意、恶意实施不法行为的人强加更重的经济负担,来惩罚和制裁不法行为。它是在补偿性赔偿金之外,要求侵权行为人支付额外款项,其功能不仅在于弥补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更在于惩罚和制裁严重过错行为。

举个例子,甲骨文公司在2007 年4 月起诉德国SAP 公司,为什么?因为甲骨文公司得知SAP 公司正在进行一个大型项目,会侵犯其知识产权。但是这个项目还没有卖掉,对甲骨文公司而言还没有实际的损失。这个案子放在中国的话是无法判的,因为你没有实际损失。可是在美国就可以,为什么?因为它是一种惩罚性赔偿,只要你有犯罪行为就要受到惩罚,而不管有没有造成损失。最后美国法院判决SAP 公司支付13 亿美元的赔偿金。

第三步,厘清政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这里我就以法国文化部为例,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法国人是很有创造力的,法国电影在1960 年以前在全世界一直是引领者,现代电影的很多流派都源自法国,如印象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等等。但是1960 年之后,法国电影开始衰落。1986 年,在法国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数量首度超过法国本土影片,到了1998 年,法国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7.4%,法国的电影跌至前所未有的低谷。为什么?

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时间点:1959 年,法国成立文化部;1960 年开始,法国电影逐渐走向衰落。为什么法国要成立文化部?因为法国决定发扬本国文化,通过政府投资,构建所谓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通过“确立文化领域内的各项标准、各种准则,来影响文化领域的价值标准和导向”,并“建立起一整套客观的价值体系,以此为依据从财政上给予资助”。

同时,政府还对文化产业进行一系列补贴。只要符合政府设立的某些标准,就给你巨额补贴。法国政府以为这样子可以使得法国文化、法国电影辉煌,结果完全搞错了,反而摧毁了法国电影。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是一定的,你拿了政府的钱,就必须做符合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东西,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

对此,法国有个社会学家叫马尔特,他说:“走出法国国门,有多少人愿意看我们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没有人。因为从头到尾,我们对待电视剧和电影的态度,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总是对这些产品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承担这样那样的任务,这完全就是错的。”

到了2000 年之后法国兴起了一场新的**,就是声讨文化部。2001 年12 月7 号,法国的传媒巨头对媒体公开表示,法国文化政策彻底失败。法国电影业开始借鉴好莱坞的市场运作模式,并很快取得了成绩。从2002 年开始,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第七个日记》《玫瑰人生》等多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大奖。

摘自《财经郎眼10: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郎咸平、王牧笛、王今等著。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