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专利运营经验,你值得拥有

阅读:452 2019-05-17 10:36:35

如何利用高价值专利运营为企业发展增添羽翼?

华进曾旻辉:

欧菲光是一家国际化平台型企业,公司主营产品为触摸屏、影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并积极布局智慧城市、智能家居、AR/VR、智能汽车等领域。这些领域恰恰就是专利布局的红海。请问,欧菲光在应对市场激烈竞争中是如何通过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布局、运用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

欧菲光蓝文贞:

我们公司是手机的配套厂商,所处的行业属于专利布局的红海。事实上在6、7年前,当时公司主营业务是触控屏,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候,准备融资扩大生产。当时收到了一个对手的专利诉讼,标的额是6000万,和广晟的4亿虽然有所差距,但是在6年前,一个6000万的标的额是非常另人震撼的。当时公司的投资人和公司高层都很着急,我们公司从来没有相关的应对经验。我们组织了非常多的人力,做了比较好的布局还有保守谨慎的策略。结果很理想,成绩很好。


第一,我们把对手的专利从复审委到最高院无效掉,一年多后,对方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很多渠道找到我们,希望和解。当时双方谈了两三次,他们考虑给予我们适当的补偿,毕竟是他们先发起的专利战争。这在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结果, 向董事长汇报后,董事长问我们:要搞清楚专利诉讼的意义在哪里!我分享这个事情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做专利的时候总是专注于专利本身,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经营,专利怎么去服务于公司。我们董事长的目标很明确,希望通过这个案子树立一个行业的标杆。就是说欧菲光如果在触控领域是领导者,那其他企业起诉我们时也要掂量掂量。就是通过这个专利战争,可以换取专利方面几年的和平,所以我们拒绝了和谈。


第二,通过这个案子,我们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些转变:

1、 公司高层的专利意识提高。高层意识到专利是公司运营的一个有利武器,投资公司会找专门的人员对公司的专利进行评估,公司有没有专利,专利的行业地位是什么,如果这些都是否认的,他们会放弃投资。

2、 我们界定了很好的专利保护制度,在研发时会做有效的侵权分析,如果疑似侵权,我们会找到相应的规避措施。没办法规避的话,会找反避措施,以防止未来的可能会存在的诉讼以及在诉讼方面的被动。

3、 拥有很好的创新评估体制。专门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高层以及市场人员会评估,如果我们认为是行业领先技术、核心,我们会找合作事务所,找优秀的代理人一起进行会谈。我们评估这个专利价值时一定要找高层,总监级别以上的领导,只有他们才有这个敏锐度,能够预判技术发展趋势,不是工程师就能将专利完全布局和挖掘的。

4、 代理所要找优秀的,顶级的,具有十年以上代理经验的。因为它们服务过多家公司,会把先进的专利保护经验带过来,这样从外部到内部,一起构建专利池。


综上,我认为高价值专利不只是一个专利,而是专利组合,甚至由成千上万件专利组成,形成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我们的经验就是总结:1、高层的专利意识;2、专利运用熟练程度;3、良好的专利保护机制;4、专业的合作机构。


华进曾旻辉:

高清显示器件的最新技术往往掌握在韩国、日本、台湾的公司手里,咱们华星光电建有国内首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研发出55寸四倍全高清液晶显示屏,全球首款110吋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屏、柔性OLED显示屏等等,那么在布局高清显示器件生产线的同时是如何通过专利战略实现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及在技术上完成弯道超车的?

华星光电顾毓波:

华星光电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从华星光电成立开始就贴上知识产权的标签,主打自主知识产权旗号。中国在早几年的时候一直是“缺芯少屏”时代。为了补足,华星光电立志要把屏幕这块做起来。一代技术在日本,二代在韩国,三代技术在台湾,中国作为四代技术起步,原来很多技术专利全部在竞争对手手上,华星光电一开始就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打破对手的技术垄断。


一是自主研发,二是购买高价值专利,三是我们还会和华南理工这样的高等院校去合作研发公司需要的专利技术。专利的价值在于市场竞争,从一开始就像投入研发设备一样去投入专利和技术,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参与企业的市场竞争。所以华星光电根据专利的三个属性:市场、技术、法律,来构建专利价值链,由公司内部专利评审委员会(包括技术、市场、法律人员)以及第三方代理机构或市场调研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所以我们的专利从诞生起就是为了将来的市场竞争去盈利。从10年的6月份我们申请第一件专利到2017年6月份,我们已经申请超过2万4千件专利。有了这个申请量后,我们再跟其他公司谈专利许可时就不再是10年日本公司跟我们谈许可时的情形了。现在日本公司谈合作时,已经不敢轻易的扰乱我们的市场了。


华进曾旻辉:

DRA作为国内在数字电视上的中国标准,广晟在未来会如何对标准中的高价值专利进行有效运营?

广晟李旭杰:

一个形成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我想说从技术本身上就是有价值的,那么DRA技术的价值在哪里呢?DRA技术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平时听数字音乐、广播电视、看DVD、VCD,网上的多媒体,它们的音频都是数字化的,DRA在里面做了什么工作呢,那么就是这种数字化后,在有限的存储空间里面,怎么做优质的声音,让大家在数字化的音乐、音像中享受,能体会到声音带来的不同体验。


DRA不光是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在广播电视中我们可以做到7.1声道,这种多声道、高压缩比,又能恢复出高质量的音质,这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提升专利的价值,我个人认为是让客户感受到专利的价值,在过程中多去使用,将价值传递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专利技术不断增值。作为一个标准必要专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延续性。如果技术在行业内已经形成有影响力的标准,但不能持续下去,对标准必要专利是个很不好的结局。所以我们现在在做3D音频,在未来,我们能听到的更好的声音是3D效果的。


所以我认为专利以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价值应该在不断的推广中进行增值,然后利用专利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会。


华进曾旻辉:

学界有声音认为美国专利运营过度,干扰了产业界,所以中国也要警惕和防止专利运营干扰产业界。但是专利行业也有人士认为中国所处阶段与美国不同,中国当前应该更多鼓励NPE运营,对于这一点,李教授怎么看?

中国社科院李明德教授:

之前有建议向国务院发文,意思是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收购专利要警惕。国务院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慎重,认为这是市场机制的问题,最好交给市场去检验。专利权就是市场竞争关系中的权利,只有去流转,包括买卖、许可等,才能实现它的价值。NPE确实在美国出了点问题,但这并不表明因噎废食。在中国也可能会出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停下专利运营的脚步。据我所知,有些专利运营公司将专利收购过来,然后打包组合,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在我看来,它和专利制度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在它存在的几百年间肯定是利大于弊,所以专利的运营包括NPE我们应该有一个判断,还是要去鼓励,必要的时候去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利用高价值专利为企业以及社会创造价值并非无套路可寻。听完知名企业和学者的分享,您是否学到了呢?文章内容为嘉宾口述,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本文章转载自知乎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