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假冒屡见不鲜 商标维权已刻不容缓

阅读:481 2019-03-07 11:00:29 来源:网络

侵权假冒屡见不鲜工商一年查办近五万例案件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工商系统总共查办了侵权假冒案件接近5万件,办结4.5万件,涉案金额接近5.6亿元。其中消费金融领域的违规、侵权和诈骗案件屡见不鲜并日渐猖獗,已成为制约这个新兴行业发展的一大痼疾。

平安率先刮起维权风暴持续打假树立行业标杆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起,平安集团发起“暴风维权计划”,旗下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平安普惠随即宣布推出一系列针对冒用商标、伪冒官方app或网站、抢注商标名称及关键词等消费金融领域侵权现象的维权措施,重拳打击侵权行为。

截止2017年5月,平安普惠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综合维权策略,实现成功维权的案件共计160余例,侵权app已下架、已停止侵权行为的案件共计28例,对侵权行为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平安普惠的品牌形象,给消费金融维权树立了行业标杆。

平安普惠法律合规部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平安普惠的维权重点仍集中在互联网领域的维权,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各大网络交易平台、应用商店的日常监控,坚持“发现一例打击一例”的原则;另一方面加强内外的培训及宣导,提高消费者识别能力,强化维权震慑作用。商标转让网获悉,针对互联网伪冒案件的特点,将会更多的尝试与各网络服务平台合作维权,强化平台数据共享,提高主动式监控能力,完善投诉与举报渠道,加大查处惩罚力度,并根据需要在官方平台或媒体发布维权声明。

互联网维权形势紧迫打击侵权需行业共同努力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对层出不穷的侵权现象,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维权之路依然前路漫漫。消费金融业务开展主要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应用平台进行,互联网上的伪冒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扩散快且难追踪等特点,从而给维权工作造成了更大的难度。

商标转让网认为,为了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维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仅靠少数企业或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打击侵权行为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春林律师也认为,金融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制定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侵权打击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外部机构的积极性,快速发展扫清障碍,促进市场规模良性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