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买卖资讯

阅读:402 2019-03-07 10:52:43 来源:网络

商标买卖“走俏”福建鞋服企业需求大

近来,福建众多鞋服企业纷纷以购买闲置或二手商标的方式,来获得自己心仪的新商标。

在搜索引擎上,记者输入“商标转让”或“商标买卖”,跳出来的结果多达两三百万个。记者随机点击进入了一家商标事务所的网页,发现仅该商标事务所就有近千个商标待转让。

“目前,转让商标最多的还是服装、鞋业等相关的商标。这类商标资源丰富,且需求量大,加上近来众多鞋服企业都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市场,急需为自己的产品冠上商标,所以商标买卖市场逐步火热了起来。”福建某商标事务所林所长向记者透露。

汇源“商标欺诈”背后投机内幕:300万买卖商标

一家是全国知名的果汁饮料生产企业,一家是远在云南的小型饮用水厂商,看似不沾边的它们却由于一场商标纠纷牵扯在了一起。近日,汇源果汁陷入到了商标授权涉嫌欺诈的漩涡中,被授权方云南卡瓦格博称因终止协议损失逾千万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自称“拥有先进技术”的卡瓦格博公司在云南迪庆是一家长期停产的企业,本欲利用汇源果汁管理漏洞,通过“买商标”实现翻身,不料汇源果汁“反悔”引发矛盾。8月6日,卡瓦格博公司方面已经收到传票,商标纠纷案将于8月9日在密云法院开庭。

接通商标买卖断桥

我市拥有不少红透江湖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但在全市1521件注册商标中,闲置商标竟然达到40%以上,计算一下,约有600件,其中不乏在黄石甚至全国市场曾经名动一时的商标“精品”。商标休眠,在全国是个共性问题。原因大体有三种,一是企业商标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认为“品牌可有可无”。二是企业改制转型,旧商标无人认领。三是个人盲目抢注热门词汇,成为“另类”商标,但大多数并没有转让成功被闲置。

商标买卖法院居间蛋打雀飞找谁申冤

有这样一件事:作为被告的债务人无力还钱,但它的商标还颇有价值,法院便居中请来第三人买下商标,兑现的钱就还给了债权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债权人得到了钱,债务人摆脱了负担,法院解决了“执行难”,第三人以满意的价格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举四得,皆大欢喜。可是,这第三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它钱也花了,东西却没得到,白白造成了巨额直接损失,还落个投诉无门的悲惨境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冤大头”。

宁波闲置商标“买卖”红火

近日,宁波一家建材公司的叶先生,来到海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再三拜托事务所帮忙物色一个建材方面的商标。他说:“买企业闲置的商标,上手就可用,又规避了注册风险和繁重的人力物力投入,节约成本。”

像这样企业间转让商标,在宁波并不是个案。

宁波天一商标事务有限公司的徐姓负责人说:“与前几年几乎无人问津不同,现在前来询问转让或购买闲置商标的企业很多,仅我们事务所每天可以接待到二三十个,而平均每月就可以做成五六笔交易。”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