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商标侵权案落幕 双方和解共赢

阅读:296 2019-03-26 10:50:35 来源:社文商标管家网

6月2日,备受网民关注的“嘀嘀”商标侵权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完成调解,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嘀嘀”系列商标权的转让,原告妙影公司一方则撤回起诉。事情的原委且听小编给您细细道来。

滴滴出行,是中国的一款打车平台。它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但有用户发现,其实这款软件之前的商标名称不是“滴滴”而是“嘀嘀”。

2014年5月,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宁波市科技园区妙影电子有限公司(两公司简称妙影公司)以“嘀嘀打车”商标构成侵权行为为由起诉小桔公司。该案由杭州中院受理。同年5月,小桔公司宣布将“嘀嘀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

据了解,妙影公司于2012年5月获得工商部门批准核发的商标“嘀嘀”,核定使用类别包括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妙影公司称,小桔公司是在此之后才申请注册“嘀嘀打车”。妙影公司起诉要求小桔公司停止侵权,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8000万元,承担20万元维权费用。这是杭州地区迄今为止诉讼标的额最高的商标侵权案。

2015年4月,杭州中院官方微博“杭法观微”视频直播该案庭审过程,这一话题受到61.6万名网友的关注。据杭州中院介绍,案件审理中,双方当事人虽然对是否构成侵权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但均表达了强烈的调解意愿。该院承办法官通过多次电话沟通、面对面磋商,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商标转让协议。

承办法官表示,和解对小桔公司、妙影公司而言是一个共赢结果。他同时提醒,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要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注意避让他人知识产权,做好品牌创立的前期准备,避免纷争。

社文商标管家网同意此看法,知识产权资产一般都是无形的,很容易造成侵权,企业不能大意。对于一个品牌名称的使用也就是商标的使用,在前期一定要做好查询,避免侵了别人的权;同时商标注册后,也要随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他人侵权,这需要全方位的商标监测办法。

(版权声明:本文属社文商标管家网原创文章。任何平台转载或引用需注明来源,侵权必究。)

(责任编辑:灰灰)

相关资讯:

社文商标管家催生知识产权行业新亮点

专家支招:商标被抢注如何要回?

商标注册成“吸金”热门社文商标与58企业邦达成战略合作

“免费注册商标”——吃不了兜着走的免费午餐

如何开展有效的商标监测?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