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险无保,谁为断网损失埋单?

阅读:507 2019-03-19 16:08:00 来源:比特网

比特网(chinabyte)6月10日评论,“这网络怎么回事啊?怎么又断了?”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已经习以为常的听到类似的抱怨之语,虽属无奈,亦无计可施。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dns攻击导致6省断网的特大事故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类似的抱怨之语,依然会在中国的互联网圈内继续演绎着。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拥有了超过3亿的网民。

回顾中国互联网断网史——红灯频频

2005年4月,国内部分网同几乎同时反应出现用户无法登陆任何网站的故障,但点对点的连接可以正常使用的故障情况。随后,故障被解释为骨干网上的dns(域名解析)出现问题。由于故障集中于中国电信提供服务的南方城市,网民拷问的目标更多地集中到了中国电信。

2005年7月,历史再度重演,用户反应的故障与4月份的几乎一样,惟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出现在网通方面。

2006年9月,某域名服务商域名解析服务器发生故障,造成超过30%在其注册的网站无法访问长达20小时,该域名商确认此次断网事件是黑客所为。此事件为称为中国互联网的“9·21事件”。

2006年12月,南海海域发生7.2、6.7级地震导致中美海缆、亚太1号、亚太2号海缆、flag海缆、亚欧海缆、fnal海缆等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发生中断,中断点在台湾以南15公里的海域,造成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中国地区同样出现大面积断网。

2007年9月,上海电信外高机房多台服务器被断网,包括上海最大的idc运营商,上海网域网,有孚等多家idc运营商受到影响。一场史所前例的整顿风暴猛然向idc行业袭来。国内广大idc服务商人人自危。

2007年12月,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出现短障无法访问现象,事后虽然官方否认遭到黑客攻击,不过其服务器存在的隐患问题同样值得警示。

2009年5月,因域名解析商遭到dns攻击,华南地区六省出现大规模断网。

…………

缺失赔偿机制谁为断网损失埋单?

接受比特网咨询的一家江苏省的淘宝网店经营者介绍道,她在5月19日晚上几乎没有接到过什么订单,按照往日的交易量来估算,这让她几乎损失了三四百元的营收,按照这个算来,目前集中在江浙一带的淘宝网店差不多有100万家左右,可以推测,光是淘宝店主在5月19日断网这个短时间内就损失将近3亿元人民币。

一家从事在线机票预订的网站负责人同样告诉我们,在断网出现的当天,该站网点无法接受网民的网络机票预订,其中更有部分网友出现刚下订单便出现断网的现象,以至于他们不光受到了经济方面的损失,客户也要不停的接电话解答网友下单的结果。“我们最为郁闷的是,出现这样的故障,我们遭受的损失根本不知道找谁去申诉。”

cnnic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道,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掌握互联网的核心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基础运营商在网络架设方面只能沿用国外的标准,在这一点上,网通和电信都无法避免,对于其中存在的技术隐患以及漏洞等问题就算发现也很难及时解决。

关于损失索赔的话题,之前国内同样也是案例不断,但大部分的申诉索赔均成无头冤案,接受比特网咨询的北京顶诚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表示,网络的案件的纠纷在法律的确存有许多没有先例的空白,这其中许多案件的取证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张律师明确表示,国内互联网案件纠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对于断网事件基本上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其实,如果出现了类似海底光缆被震断这们的天灾事件,断网亦无可厚非,只是,仅仅因为私服恶斗而导致大面只的网络瘫痪,这无疑让我们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安全信心大打折扣。

同样,从整个互联网商业的角度来讲,快速发展的网络业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从与社会关联度日益紧密这一点来看,电子网络不仅服务于社会,更需融入广泛的社会系统,有赖于全社会对网络设施保护意识的提升,否则,网络安全只能是一句空话。

笔者也在此奉劝那些网络运营商与相关监督部门,中国网民需要的,并非一句简单的道歉。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