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中国常见的餐桌“下饭酱”每天卖出130万瓶;
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大概赚9角5分;
而这样的10元不到的辣椒酱,做到了产值68亿;
并且实现了连续18年增长奇迹!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老干妈”是怎样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商标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牌子,一个产品没有牌子,在流通中就无法识别。
同样大家都叫一个牌子的话,就会引起混乱,消费者易分不清真假。
这里的真假,可以理解为产品上的,也可以理解为标识意义上的真假。
同时商标也有类别之分,针对老干妈的打假——即指30类食品方面,不能再出现带“干”字辣椒酱的商标。老干妈本身作为驰名商标,在《商标法》中是受跨类保护,在同类中的保护理应更强,这点上讲,打假有理有据。
查询后发现,叫老干妈的商标有不少,以下图为例:
可见老干妈的名头响亮。
其实在老干妈的早期与湖南的华越老干妈发生过纠纷,最终陶华碧所在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胜诉。
>>>>维权事件回顾
“老干妈”创立初期,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曾申请注册“老干妈”商标,但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干妈’是常用称呼,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这给了仿冒者可乘之机,全国各地陆续出现50多种“老干妈”,仿冒的“老干妈”如雨后春笋般冒尖,湖南华越“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干妈”几乎一模一样。
陶华碧不依不饶地与湖南华越“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更别提“常去”国家商标局了。
2000年8月10日,一审法院认定,贵阳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湖南华越老干妈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停止使用并销毁在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前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相近似的包装瓶瓶贴,并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这意味着两个“老干妈”可以同生共存。但陶华碧无法接受并提起上诉。
很多人劝陶华碧放弃官司,但陶华碧说:“我才是货真价实的‘老干妈’,他们是崴货(贵州话:假货),难道我还要怕崴货吗?”
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湖南华越“老干妈”之前的注册商标被注销。近5年的“老干妈”商标争夺战终于划上圆满句号,但这个句号,划得相当艰辛。
这个距离在大陆1998年4月13日申请的注册号为202191的商标不到4年,而注册号202191的老干妈商标已注册的时间在中国商标局的网站上显示为2007年11月1日。
也就是说,当时大陆的商标还没有拿到商标注册证,正在商标异议等等流程中,老太太就同时在香港注册了老干妈的商标!
可以说陶华碧的品牌意识相当强大,那时便已经想把产品做到香港,或已有利用香港资源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