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6月11日消息,近日,小米公司斥资2200万购买新域名mi.com一事,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实际上,近年来,企业网站争相购买天价域名的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初,新浪高调宣布购买了weibo.com;2013年3月份,京东正式将重金购得的www.jd.com投入了使用,取代了之前的360buy.com;还有占据国内第一页游平台地位的37游戏,于2014年3月斥资1200万,购买了37.com的天价域名,并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将公司名称由37wan改成了37游戏。
某品牌推广咨询师认为,在公众对虚拟世界的认同愈加清晰强烈的今天,对用户来说,域名标志着访问企业、网站的行业地位、独一无二的品牌id和更广阔的市场。可以说,网站域名影响着一家企业的知名度、尝试率等重要指标。所以,国内知名企业和网站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惜重金投入,启用与品牌形象有直接关联、能够引发用户积极联想的域名。但是,天价购买域名,毕竟是亡羊补牢,所费不菲。面对前车之鉴,无论对于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来说,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抓紧抢注一手新域名。
国际一线知名企业对这一规律有着更清醒的认识,除了将传统域名市场上的相关品牌域名牢牢掌控之外,他们还会抢注刚刚进入市场的有潜力的新域名后缀。据报道,全球最大的中文域名注册局-黄道科技推出的第一个新顶级域名后缀“.wang”王牌域名于5月26日结束日升期,进入抢注期。在日升期间,全球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抢注。其中包括国际知名互联网巨头微软、亚马逊等,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劳力士、帝舵等在内的国际顶级奢侈品牌。
该咨询师认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选择.wang,证明这个域名后缀的确有可取之处。他分析说,.wang高度符合华人的记忆和拼写习惯,而且中国网民都习惯把互联网公司叫作“某某网”(比如新浪网、淘宝网),.wang的发音和含义极其符合中国网民认知习惯,方便品牌推广。对于视中国市场为重要利润来源的国际知名企业来说,.wang域名自然势在必得。
“我认为,对于一些在传统.com、.cn等域名后缀市场中注册较晚,找不到与品牌相称的域名的企业和网站,效法上述国际知名企业,选择.wang是一个好出路。网站可以将自己的品牌、商标或产品与.wang连接起来,利用谐音和联想,打造更符合自己品牌形象的新域名。比如youxi.com、soufang.com可能比较晦涩,而youxi.wang、soufang.wang就更加朗朗上口,对于品牌推广来说是一个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