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澳大利亚乳企商标在华被抢注 无法进驻中国市场

阅读:550 2019-03-07 10:32:31 来源:网络

澳媒称,一批澳大利亚品牌的商标在中国被抢注,导致原品牌无法在中国销售产品。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radioaustrailia)13日报道,“farmerbrown”是澳大利亚一个乳制品新品牌,创始人贝斯特(toribest)花费数月时间创立,希望打入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超市。

不过,她在澳大利亚注册了商标后,却发现无法在中国商标局注册,因为已经有中国公司注册了这个名字和飞翔的奶牛图案。

“farmerbrown”品牌

贝斯特表示,对方的商标与她们的一模一样,动作“太快了”。

澳媒称,抢注商标的是福建莆田市联邦商贸有限公司,对方已经以此销售产品,并称是100%澳大利亚产牛奶。一个中国网站页面显示,“farmerbrown”的冰激凌正在福建澳卖客(aumake)出售,而莆田市联邦商贸有限公司的一名股东正好与澳卖客有关。

观察者网在中国商标局网站查询到了相关商标的注册信息。申请人为福建莆田市联邦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时间为2014年9月29日,主打产品为乳制品,商标图样的奶牛图案也与澳媒的描述一致。

中国商标局网站公告

贝斯特认为,商标可能是在她丈夫拿给生意伙伴征求意见时遭到泄露。她还表示,已经在关注澳大利亚进口中国的乳制品,希望能与澳大利亚制造商站在同一阵线。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商人阿诺德(markarnold)的酒类产品商标“picarus”差点被同一家公司注册。

阿诺德说,“有人向我们透露了消息,我们赶在截止的前一天提出申请。”

不过,阿诺德的另一个商标“oceangrove”已被注册,这意味着他无法在中国销售这个品牌的产品。

阿诺德用“严重打击”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有必要警惕这种事情的发生,“澳大利亚政府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而且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报道称,贝斯特“非常幸运地”在3个月的公告期内提出了申诉。她在香港聘请的律师称,中国法律采用的先申请原则助长了抢注行为,“有人会抢注几百个商标,花费也不大,然后就等待商标原来的所有人把注册权买回去。”

观察者网查询发现,知名品牌商标被“抢注”频频发生。《扬州晚报》9月一则报道显示,“海信”、“五粮液”在境外曾遭抢注。而applewatch原先叫做“iwatch”,由于苹果研发iwatch传闻已久,很多公司瞄准这块“大蛋糕”,在美国、英国都有公司抢先注册。

扬州市区一商标事务所相关人士介绍,苹果、卡思黛乐、lv、拉菲等品牌在国内都有商标被抢注的遭遇。他介绍,中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注册和申请在先原则,只要抢先向商标主管机关申请注册,即有可能获得商标专用权。“商标被抢注后,一般小企业会更换商标或重新注册,因为更换商标的成本比较小;对于大企业,由于重新更换商标的成本较大,一般会选择高价回购,或者通过法律途径争夺商标权。”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